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范文 > 说课稿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

时间:2024-06-09 00:11:35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0篇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0篇
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,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。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

【说教材】

本文选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单元的一篇文章。本文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古文,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。文章出自《左传》,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,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,把战前准备、战中指挥、战后的总结做了简练的描述。短小精悍,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知识与能力:

读懂课文,在情境中体会重点字、词、句、结合上下文情景分析文章。

2、过程与方法:

锻炼自学能力,查阅资料书,整理笔记,反复诵读感知,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深入讨论。
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体会曹刿的机智,爱国的品质。

【说教法】

本课我打算采用语境导课法,因为这是一篇优秀的先秦散文,语言环境和语言背景不同于现代语境,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,还原语境,找准语感,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,根据学生特点和文章特点设置焦点问题,引发学生思考。

【说学法】

以学生为主体,学生通过自主朗读,合作朗读,找准语感。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,理解人物形象,故事情节,在朗读中背诵、积累。

【说教学过程】

1、导入新课:

以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,如赤壁之战,淝水之战等导入新课。

2、介绍课文相关知识,介绍《左传》熟悉背景。

3、学生朗读课文,熟悉内容

4、提出问题,让学生讨论分析,整体感悟。

5、分析人物形象

6、总结课文

【板书设计】

战前准备

战争经过

战后总结

【布置作业题】

课后第三题。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2

一、 说教材

1、教材分析:

《曹刿论战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,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。这篇出自于《左传》的文章主要围绕着“鄙”和“远谋”这一文眼,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。史料剪裁得当,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、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。

2、教学目标:

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:阅读浅易的文言文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;诵读,有意识的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。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,读出一点语气。因此,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、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,我制定如下目标:

(1)知识目标:加强诵读,疏通文意,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;

(2)能力目标:理解课文内容,找出本文文眼,领会全文主旨;

(3)情感目标: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
3、教学重、难点:

(1)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“之”“以”的用法;

(2)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;

(3)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。

二、说教法

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,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。本课虽是讲读课文,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,老师只起主导作用。新课程同时提出 “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,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、态度、习惯,鼓励学生想象、质疑、发现、创新”。在授课中,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、理清文章叙述线索、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,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。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。

三、说学法

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,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,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,疏通文意,理解课文内容,明确文章主旨;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,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,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。这也符合新大纲中“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,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,科学地练习技能,全面提高语文能力”的要求。

四、说教学设计

(一)导入新课:回顾历时课本上所学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(例如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)导入新课,学生通过回忆、讨论,激活其学习积极性。

(二)朗读课文:课前预习时帮助学生正音、注重停顿,课堂上采用齐读、分角色朗读等方式,让学生熟悉课文、理解字面意思。

(三)疏通文意:要求学生,以四人一小组展开对文言字词的谈论,结合课下注释,初步理解文意。这样可以避免教师逐句翻译的枯燥及对课文的支解,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,小组的讨论、交流,让学生既发表见解看法,又获取多方面信息,开拓学生的思路。最后教师把重点文言字词、文言现象用多媒体展示:(例如:重点实词:“专”、“加”、“信”、“孚”、“情”、“属”、“作”、“盈”、“靡”等字的含义;通假字:“徧”;古今异义词:“牺牲”、“狱”、“可以”、“虽”、“再”;词类活用:“鼓”、“福”;特殊句式:判断句、省略句、倒装句;虚词:“之”、“以”的用法。)

(四)理清结构、明确主题:

1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,简述课文三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?(见板书)

2、文题是曹刿论战,但论战前还有一大段“请见”内容的叙述,在这一个部分里,通过学生齐读,教师提示学生找出文眼。学生自主讨论,明确本文文眼,即:“鄙”和“远谋”。(提示学生文眼有贯穿全文的作用,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。)

3、接下来曹刿是如何论战的?庄公又是如何回答的?曹刿又做了什么判断?(见板书)

这些问题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,学生边读边思,自主讨论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。同时,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分析课文内容,为以后做好阅读题打下基础。

4、第二部分中,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是一笔带过的,而与文眼有关的描写曹刿和庄公指挥作战的内容却作为详写,让学生讨论得出:文眼在这个部分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?(见板书)

5、第三个部分用了两个发语词“夫”,给我们分析了作战中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分别是什么?(见板书)

6、为什么战前准备、战后分析取胜原因要作为详写?而战争过程要略写呢?

学生明确:围绕全文文眼的部分应该作为详写内容,与之无关的叙述就可以略写,甚至不写。即文章内容剪裁得当。

7、拓展升华:

这样的剪裁方式给我们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呢?

学生可答出: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;起衔接、交待 ……此处隐藏12689个字……音要靠朗读,划分节奏要靠朗读,熟悉课文要靠朗读,初解含义要靠朗读,巩固所学要靠朗读,背诵默写也离不开朗读。所以,古文教学中以朗读为线索,让学生都读起来,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。

三、质疑探究,理解课文

1、合作解疑,扫清阅读障碍:

第一步:就圈点的疑问,四人组成自然小组自行解决;第二步:提问共同解决。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,举手提出,教师进行点拨;第三步:教师就文中重要词句作强调性讲解。

总结:翻译文言文词句的方法──查阅法、回顾法、组词法、推测法……

2、巩固训练:学生回译(两两配合,一出原文,一答译文或一出译文,一答原文)课文。

3、根据理解,讲解文章故事。要求其他学生作好评价删补

这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:学生通过两年文言文的学习,的理解翻译文言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。而这篇课文的难度也不算太大,因此。完全应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产自主地寻求它的含义。老师也需要适当引导,注意学习方法的归纳,让学生真正学会翻译浅近文言文。

四、分析人物,探讨写法

提问引入:

1、你认为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?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?

2、除了曹刿之外,文章还写了一个鲁庄公,写他有什么作用?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急躁冒进、愚昧无知的昏君,你同意这种看法吗?

问题解决途径:问题一采取教师启发式;问题二采取学生辩论式。

教师及时作出总结归纳:文章表现人物──语言描写、对比;评价人(事、物)──要全面,一分为二。

设计依据:人物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元素,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结合作者的描写去分析人物、全面认识人物,又要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的“示范”,让学生领会写人物的方法。

五、分析结构,讨论用意

学生讨论:课文对战前和战后作了详细的描写,而对战争的过程则一笔带过,这与他们平常观看的战争类影视作品大不相同。在这里就要引导学生去讨论: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?

教师可以设置坡度题进行引导,如:战前和战后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?体现了标题的哪个字?如果对作战过程交代仔细,对表现人物的战争思想有无很大作用?

教师最后联系学生写作实际总结:材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。为了表达的需要,有时则惜墨如金,有时则泼墨如水。

我的设计依据:这一环节不仅是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,同时以课文为例,指导学生的写作。

六、学以致用,巩固练习

作业一:课外收集历史上著名的战例、军事家、有关战争的名言各2~3个。

作业二: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,结合生活实际,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,进行小练笔。

选题1、我看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

选题2、以“机会”为话题作文

作业的设计,我是这样想的:作业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延伸,要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,同时也要给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的空间。

【说板书设计】

曹刿论战

乡人 曹刿 鲁庄公

战略:取信于民战术:抓住时机

板书设计意图:

板书的设计应从简从精,提纲挈领,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一目了然,同时本文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,所以在板书的设计上也映照这一风格。

【小节】

总之,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总体理念是:

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,遵循实用性原则,从理解字词入手,进一步深化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含义的挖掘;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,尽量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;教师做好及时点拨和学习方法的梳理,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。

如有不合理的地方,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正。谢谢大家!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0

一、课文的特点

《曹刿论战》是《左传》中的精彩段落,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。这是历史上“以弱胜强”的典型战例。题目是“论战”,文章就围绕曹刿论作战的道理,因此全文对战争的过程没有一一展开,仅一笔带过,而将重点放在曹刿“论”战略、战术和战后论述战争成败的原因上。在论述中鲜明地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,为了突出人物曹刿,而以庄公为衬托,通过二人针对战争问题的对话,生动阐明了战争中取胜的原则,就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,军事上后发制人的道理。

我今天所讲是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。在第一课时中,已经初步完成了文言词汇的教学任务,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合作疏通了文意,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,是:

1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。

2、围绕“鄙”和“远谋”二字,赏析文中人物的形象。

3、鉴赏本课的写作特点。

二、学生情况分析

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,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,也具备了初步学习文言文的能力,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还是比较差的,动口动手的能力也较弱,并且不善于思考、不善于想象,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。

针对这一现象,我将教学的重点设计为:

把握人物对话,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。

教学难点为: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材、组织材料,详略得当的特点。

三、教学设计中注意的几点

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,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课文分析细致,注重文本的研读。任何答案的回答都以阅读文本为基础,文言文的阅读更是如此。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会读、会翻译课文,了解文章大意的层次上,文言文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,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而生动的。通过细致的分析,也为最后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写作特点的归纳奠定了基础,从而使难点变易。

2、将文言文字词的基础教学与课文内容分析相结合。在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,我也将文言文字词教学穿插了进去,让学生读,让学生翻译,适当提点重要的文言字义和句式,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,也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分析。

3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,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,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往往考虑不是很周全,回答不是很到位。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逐层深入的引导,让学生读而后思,或者把问题再具体细化,让他先解决小的问题,再一步一步解决大的问题。

4、利用小班化的优势,扩大学生的参与面,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,人人参与,人人有话说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

上节课,我们朗读了全文并合作疏通了文意,同学们在词语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上还有什么困难吗?(有则帮助解决)

今天,就让我们来一起关注文章的内容。课文的题目是《曹刿论战》,那么他是如何论战的呢?曹刿通过他的“论”又表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呢?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分析来共同了解一下吧。

(直接导入,并说明本课教学的重点)

(二)、研读第一小节

1、让学生齐读第一小节

2、提问:面对“齐师伐我”这样的局面,曹刿有何反应?

《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0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